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
主办单位:河北出版传媒集团
国际刊号:2095-6711
国内刊号:13-9000/G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42506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基于幼儿自主发展的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

为了使创意美术活动能顺利进行,幼儿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,为创意材料做准备。在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时,一方面,幼儿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;另一方面,幼儿教师应该兼顾学生的安全,避免由于美术材料和用具造成的偶然事故。当学生完成创意美工作品后,幼儿教师要给予评价,鼓励学生继续努力,增强学生自信心与上进心。

  一、创设情趣化审美环境
 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潜移默化,因此,幼儿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,并赋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审美价值和情趣价值,以便在进行教学时,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,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。为此,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[1]。
  第一,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,感受大自然的魅力。在大自然中,美好的景物随处可见,例如:夜晚的星空,白天的云朵,波光粼粼的水面,郁郁葱葱的树林,翩翩飞舞的蝴蝶,辛勤工作的蜜蜂,蒙蒙的细雨,等等。这些大自然所拥有的美好景物,是学生经常看到的,幼儿教师将美术与大自然相融合,引导学生观摩大自然景物并进行创作,以便学生抓住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,通过自身的艺术加工,创作出富有大自然气息的美术作品。
  第二,利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,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,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。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类,二者虽然一个是听觉艺术,一个是视觉艺术,但是从本质上讲,二者不可分离。例如:播放儿歌《两只老虎》,让学生根据歌曲,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,绘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。利用音乐导入教学内容,可以活跃活动氛围,提高学生创作积极性,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,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。
  二、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
  艺术源于生活,因此,很多的美术作品与生活息息相关。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,引导学生观察日产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景物,并通过学生自己对绘画对象的认知,创作出具有个人色彩的美术作品。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。
  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活动主题,积极收集生活的材料,以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;也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,让学生与小伙伴一起收集资料,并共同创作美术作品,以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,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;还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一起收集绘画材料,鼓励家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,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,拓宽学生的知识面,为学生累积丰富的活动经验。
  另外,幼儿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资源自由创造。幼儿教师要将材料的通用性与可塑性相结合,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。例如:幼儿教师可以开展“贴画”的活动,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花、草、树叶等简单易携的材料,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用花草和树叶创作的美术工艺品贴画,进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,设计具有个性的贴画作品。
  三、评价并展示美工作品
  评价并展示美术作品,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渠道来进行。
  第一种,展示和讲解名师作品,以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,并引导学生学习色彩运用、构图方式等美术技巧,从小就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[2]。
  第二种,展示和评价学生自己创作的美术工艺作品,以便增强学生自信心,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情绪。幼儿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,评价时应该以积极为主,鼓励学生进步,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。然后幼儿教师可以设置“展示角”,将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放置其中,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,提高其创作积极性。
  总而言之,幼儿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审美环境,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同时,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。幼儿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,将创意美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,以便学生进行观察,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创作出代表学生自我意志的作品,赋予创作作品特殊意义。此外,幼儿教师要对学生的美工作品做出评价和展示,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,在展示中增加信心,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  参考文献:
  [1]茹丽萍.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策略的研究[J].新课程(上旬),2015,17(11):104―105.
  [2]任娟美.充分利用美术活动,有效支持幼儿自主发展[J].早期教育(美术版),2014,22(11):6.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