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
主办单位:河北出版传媒集团
国际刊号:2095-6711
国内刊号:13-9000/G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42512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浅议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

摘 要:目前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,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;家庭教育缺失,日常行为不容乐观;心理关怀缺失,情感发育不良,等等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,齐抓共管,大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,充分发挥学校班主任和教师的引领作用。

  关键词:农村;留守学生;思想道德教育
 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外出打工,留守在当地读书的学生,其教育、心理发展等方面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:一是在生活上贪图享乐,追求超前,攀比思想严重,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;二是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,缺乏主动性,自卑感强,学习成绩滑坡;三是头脑简单,做事欠考虑,容易冲动,缺乏真善美、假丑恶的辨别能力,等等。其外在表现为:一是学习成绩不佳;二是品质素养及个性发展不良;三是教育存在“三难”,即配合难、养成难、沟通难,造成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实现“三位一体”。因此,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。
  一、大力开展情感教育,努力营造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
  留守学生平时违纪、逃学,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,感受不到周围的温暖。他们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亲热团聚时,就会有一种孤独感,仿佛自己受到了冷落,久而久之,便会有一种自卑感,而违纪、逃学、上网等就是他们为了掩饰这种孤独、自卑的极端的表现形式,其真正目的就是引起同学、老师的注意,以达到获取某种情感安慰的目的。这时,如果他们受到了老师或同学的冷眼甚至嘲笑,将会加重这种反抗行为,最终导致恶性循环。如果恰在此时,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原谅他们,甚至主动去接近他们,使他们感受到周围人的温暖和关爱,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极大改观。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很多,除与学生父母进行电话沟通,还可以在班里进行“父母在外我能行”“让父母放心”“放飞心中的梦”等主题活动,甚至可以请留守学生到老师或同学家里一起吃饭、过节等,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,沟通彼此的情感。
  二、给留守学生全面正确的评价,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
 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并给予赞美,这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非常重要。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,所得到的褒扬更少,因此,适度褒扬对于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。例如,我班的留守学生袁XX热爱音乐,但由于她平时与人缺少沟通,这一特长被埋没了。一次,她在周记中对本班的一场歌咏比赛点评得合情合理,并由衷地表示愿意积极参加本班的活动。我意外地发现了她这一特长,于是便在评语中毫不吝啬地写道:“你点评得真好,绝不是纸上谈兵,班队有了你会更强,为班队效力吧,我等着你在‘迎国庆颂祖国’歌咏比赛中大放异彩。”从此,袁XX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,对学习和活动充满了自信,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,真正地融入了班集体。可见,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闪光点,并给予适度褒扬,这对于增强他们的自信乃至促进他们今后的发展显得多么重要。
  三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
  (1)建立留守学生档案。以班级为单位,摸清留守学生底子,了解其家庭情况及父母外出走向和孩子托付照顾的情况。
  (2)走进留守学生的生活圈。举办谈心交流会,从生活细节入手,拉近与留守学生的距离,开设亲情电话,加强学生、家长、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。
  (3)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,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,将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,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转变。学校要以节庆日、纪念日为契机,结合每月的家访活动,侧重对留守学生的关爱,开展“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”“为留守学生献爱心”等活动。另外,应采取正面教育,做到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使留守学生领会到学校、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,促进他们愉快地生活、安定地学习。
  四、注重社会教育
 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在校时间上,班主任还要主动联系其邻居、街道以及当地的妇联、工会等社会基层组织,切实形成合力关心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,为留守学生的成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。
 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,既艰巨,又富有意义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,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育人工作,创设人人关心孩子、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育人氛围,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,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,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,让他们在自由、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,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,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繁荣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